实验实训中心“课程思政”线下研讨报告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1-09-03浏览次数:6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教育大会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根据《关于开展江西省高校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专题培训的通知》(赣教社政办函〔202120号)文件要求及学校的统一安排,实验实训中心根据“课程思政”线下研讨方案,组织中心全体教师开展线下集中研讨,形成如下共识:

一、贯彻研讨指导思想、落实课程思政总体目标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政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的关键和主渠道。学校思政理论课很难达到全方位育人。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12月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习总书记高屋建瓴,实验教学的具体实施就需要所有实验教师挖掘整合本学科所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逐步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与会老师就实验课程思政如何具体实践进行探索,认为在实际教学中,应以加载了思政教育信号的实例为切入点,在辅助理解专业知识的同时润物无声地进行思政教育;在综合实训中,通过分组完成项目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职业技能,加强学生的团体意识与合作精神,达到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目的。

二、实验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实验教育培养的学生将直接进入社会,因此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更要培养其社会责任与职业精神。这一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是学生价值取向、思想观念的成型期,要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是学生基本职业技能、知识架构的形成期,要教育他们掌握基本技能,接受专业技能训练,接触社会实际,训练独立工作能力,成为具备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为学生成才立业奠定立身之本。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移动新媒体的飞速发展,各种社会文化思潮和价值理念正在渗透并影响学生的三观。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可塑性都比较强,而思想信念并不成熟。面对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单靠学校的思政理论课很难完成学生的价值引领。为了更好地教书育人,实验课教师应发掘各科教学中的思政教育资源,将专业传授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在专业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精神。

三、实验专业课程思政的内涵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立德树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和核心。《周易》言:“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左传》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曾国藩曰:“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德若木之根,才若木之枝。德而无才则近于愚人,才而无德则近于小人。"从这些古圣先贤的字句中可以看到古人对德育的重视。而在今天,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和“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等话语中也可以看出,立德依然是教育的核心。

到底该立什么样的德呢?当前的立德应该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要胸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的国家大德,要具备维护自由、民主、公正、法治的社会公德,要培育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美德。专业教育是"术”的教育,是培养人的才能。《资治通鉴》中有"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如果没有正确的德来引导,犹如没有导航的船和没有灵魂的躯体,将会失去方向,高科技犯罪就是典型的例子。其根本原因是犯罪者没有形成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没有正确的价值导向,最终走上犯罪道路。这样的人即便拥有再多的知识和技能,也难以对社会释放正能量。所以德是统帅才的,也是对才的引导。

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品质是一个人持续成长和发展的基础,主要表现为:有正确的自我认知,了解自己优点,接纳自身不足;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有担当,有抱负;善于学习,勇于创新,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与探索精神;积极乐观,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情绪调控能力;敬畏生命,有较强的意志力和耐挫能力。如果人格不健全,在物质高速发展的今天很容易出现精神、情感失衡,即便拥有再多的知识技能,也不会对社会释放最大的能量。北大学子吴谢宇弑母案和近两年多名在读博士自杀等些现象,足以说明健全人格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将这些内容嵌入专业教学中,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担当、磨炼心智、锻炼耐压与责任意识。

四、实验专业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施

课程思政改革的最关键要素是教师,关键在课堂实施,落实于具体的教学环节。从具体教学内容、需要加载的思政教育元素和学生特点出发,精心设计教学模式,采用课堂提问、设计问题、小组讨论、教师点评、课后作业、网络平台互动等多种形式,将思政教育元素巧妙融进专业知识学习中。在专业教学课堂,不改变专业课程原本属性,只提炼其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和价值规范,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以专业教学为"",思政教育元素为“盐",其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在为更好理解专业知识服务的同时又在行“无心插柳"之事。

如在讲授传感器基础实验课时,以传感器在军事上的应用为切入点,将强国、爱国理念融入教学内容,让学生观看2019年国庆阅兵仪式上首次公开展出的巨浪-2、东风-41、东风-17、长剑-100等国产新型高精尖武器装备,介绍其性能特点的同时,强调红外成像、激光、雷达等传感器在其中制导、定位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让学生体会传感器在现代科技中的作用及重要性,同时引领学生感受我国慑战并举的强大战略制衡能力。正是有了这些让敌方胆寒的“重器",才有今天的安居乐业,为自己生活在国泰民安时代而感到幸运。国泰民安是人们追求幸福、实现一切理想抱负的基础与依靠,维护国家安全与荣誉是每个人的责任与使命。而要完成这样的使命,必须要有过硬的本领,因此要学习专业知识来充实自己,增强自己的能力。

讲到气敏传感器的时候,需要给学生传递法治、自由理念,这时就以酒精检测仪为切入点,酒精检测仪常用来检测酒驾,“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已是人尽皆知的常识,如果违反了这条法规,人身和驾驶自由就会受到限制。告诉学生自由的真正内涵是遵法守法,而不是挑战法律法规的出格行为,并强调守法的前提下个人的自由度最大。这就使思政教育和专业教学有机融合,坚持课程多元性与育人全面性的统一。

而要传递友善理念时,就以各种医疗设备、义肢和可穿戴设备中的传感器为载体,让学生明白,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老弱病残所经历的身体痛苦、心理孤寂是年轻健康的人无法感知和体会的。以此来唤起学生内心善良的种子,关爱家人、关爱老人,善待同学和身边所有的人。要让这个社会充满爱,让每个人都感受到温暖,凭自己现在的能力和精力是做不到的,那怎么才能做到呢?发明更多更实用、更具关爱的设备来帮助更多的人。要发明制作更先进的设备,还是要先夯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接着转入专业知识的学习。

实验综合应用环节,教师有意识将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品质的""融入专业实训项目的""中,将每三个学生分成一组,限定时间,完成实验项目的调试与应用。整个项目从框架构成、设计、所用元器件选取、实验制作与调试,都需要小组成员一起完成。这期间小组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有对所学知识的应用,也有自己的创新元素。在完成整个项目的过程中,无形中培养了学生交流沟通与合作的能力。而项目的设计、仿真、制造与调试过程往往不是一蹴而就,这期间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学生群策群力、相互鼓励,不断排除问题,直到任务完成。整个过程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力、耐挫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五、结语

课堂思政教育是学生在无意识之中接受的,打破了学生平时对思政"大道理"的排斥心理,将思政理念润物无声地传递给学生。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显性学习专业知识,隐性接受思政理念,而实验教师是有意识、有目的地传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坚持育人导向,回归课程之本,达到将知识传输、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有机融合,收到既教书又育人的效果。

 

 

 

实验实训中心

202192